close

  一般家長在選擇療癒單位時,除了會考慮醫療院所所能提供的治療師科別(如:家長統計最難排的語言治療師)是否齊全外,不知道各位家長們都怎麼觀察療癒的品質呢?

 

初步可確認您的治療人員,是否有通過國家專業技術高等考試(有些院所會懸掛證書),也可從其是否按法規配戴執照做確認,亦可從以下網站( http://t.cn/EiM2hoq )或考試院網站查詢榜單( http://t.cn/EM532Tg )是否依法具照與執業。

 

確認對方為專業人員後,下一階段,我們可再由以下幾點做品質觀察:

1.是否提供完整評估:在介入初期,治療師與照護者會針對提出的問題做評估,評估的方式包含各式的標準化評估測驗、活動評估、實地操作評估等等,前幾次的介入,是否有明確給予正確對應問題的評估方式,並觀察指出孩童的問題,完整的解說衛教給照護者清楚瞭解。

2.課程是否可部分參與學習:身為家長,會不會想在在介入過程中,一同觀察孩子狀況呢?這部分的斟酌,需要考量孩童當下的狀況表現,若是依附情形較重,照護者在參與過程反而容易挑起孩童情緒,因此會先初步根據問題與年齡狀況,做獨立訓練與耐性安坐加強後,再嘗試讓家長進入觀察;除此之外,家長是否可配合做到“不干擾”也是可否一同參與的重點,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進入治療介入前,先與治療師溝通好等一下的參與方式或原則,以方便孩童療癒進行喔!

透過共學方式,治療師引導家長帶領技巧並實地執行,家長可學習類化至家中活動或教養態度,讓治療活動與原則能從課堂全面延伸至生活,若能做到如此,此階段可是家長跟孩童最有效率與成長的階段呢!

 

3.課後是否有完整衛教:若家長沒有一同在課堂參與時,於結束後是否有主動提供活動情形說明與衛教家庭作業,也是可以觀察的一個重點!但真的要幫治療師說句話,有時真的治療時段太熱門人潮洶湧,分身乏術阿(健保體制下的原罪)!所以,家長也可以主動提出問題,或是於之後空堂時做討論喔!

  

4.治療師風格與家長接受度: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,跟人之間的互動與進退應對,都會因為不同的時地人物等等,而有所不同;有些治療師談的比較來、彼此頻率比較契合,家長跟小孩都很喜歡他,那在初步的建立治療關係就會是正向的;有些治療師或許表現也中規中矩,但孩子看到就是會哭,一段時間下來也無法建立好的互動關係,那可能就要再跟治療師溝通看看有什麼辦法。

但我想另外提的是,治療風格嚴格與寬鬆這件事,有些家長可能覺得“嚴師出高徒”“打下去才會進步”,但也有人覺得“小孩要快樂生長,不能兇他”各種不同的想法,嚴格派與寬鬆派的治療風格都各有擁護者,但我的想法是:「兩者都過猶不及」,設立好的目標或行為約定就該完整執行,但該放鬆或孩子努力達成目標後,適時的給予鼓勵跟放鬆獎勵也是必須的。

因此,若對治療師風格有疑慮時就勇敢提出討論吧!

5.可對孩童設立明確目標:經驗較豐富的治療師,通常對孩童的狀況與預後較為瞭解,可與照顧者共同設立一個短中長期目標,以便確立未來執行方向與細節,較不會有一直做一直做,但卻不知道孩子到底來加強什麼,或者是哪個能力有因此進步了,而變成一個到處尋求資源的無頭蒼蠅喔。

  

  最後還是要提醒各位,一週168小時,而療癒課程時間可能只有1-3小時,孩童是否穩定進步,最根本仍是需要家長平時的陪伴練習,透過與治療師討論的策略由生活做起(復能),才是增強孩童能力與親子關係的根本之道喔!

arrow
arrow

    Mr.蔡 職能治療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