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  在醫院領域執業,針對不同的孩子所呈現的問題,部分都可以對應到照護者在家或平常可以怎麼協助,會在當日治療結束時,給予衛教與溝通,而這過程常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家長類型,簡單統整出十個類型,來看看自己是屬於哪一種呢?

 

  1. 安親班/喘息服務型:這類型家長會傾向將醫療院所,當成1-2個小時的托育/喘息服務,治療過程出現狀況(如:尿褲子),永遠不會找得到他在哪裡,還需要電話連環摳才可找得到人,對於孩童狀況亦不會深入瞭解,或只很淺顯詢問“有沒有進步”。
  2. 追求才藝型:「老蘇阿!什麼時候可以畢業,我想讓他去學算術(游泳、直排輪、跆拳道…)」,通常,孩童會在醫療單位進行療育,是因為部分基礎能力相較於同年齡的孩子有較多的落後(如:落後兩個標準差),此時的重點應該在基礎能力加強,把地基打穩以利於後續學習不同能力/才藝,建議家長可與治療師討論孩童適合的學習方向、適不適合某項才藝學習、活動時間安排甚至是否已達到結案條件等等,都歡迎提出作完整討論再決定喔!
  3. 積極過頭型:將小孩視為鐵人三項選手,A單位療程做完即再奔向B單位趕場,或是周一到週五甚至週末,都將孩童療程安排得滿滿的,孩童治療雖有其黃金期,但過度的揠苗助長,孩童缺乏統整與消化的時間,不一定會有更好的效果喔!
  4. 要求保證型:「老師你覺得,這要做幾次才會好?做三次你應該就可以讓他學會了吧?」我們沒有辦法保證療育一定能達到成果,因為這牽涉到的範圍太大了(孩童能力、環境、練習時間、教養方式),這就像人生,只能透過不斷努力,才能盡量去靠近我們想要的結果。
  5. 團購團長型:若是熱門時段來到醫療院所,通常休息區會集中大量的家長做等待休息,不免的會開始討論自己與其他孩童狀況、教育的選擇、問題的處理,慢慢的面向就會擴展至各個層面(吃、喝、拉、撒),有時候就會分享不同的商品、通路等,就有了共同團購商品的情形,休息區有時就像是個小小團購區一樣的滿布商品,常常我們也會被拉進去團購的行列XD
  6. 豬隊友型:通常有一方家長較有療育與教養概念,另一方則為放任或純打罵等完全不一樣的類型,甚至對於療育冷言冷語「都來這裡玩而已,孩子都沒有學東西」,其實這類型的家長最容易在生活中,因為觀念的不同而吵架,而家庭氣氛不佳的環境,對於孩童發展有害無益;治療師可能會嘗試邀請另一方依同進入療育情境,甚至是透過錄影、實際對談方式,引導彼此一起努力喔!
  7. 野餐交友型:通常治療區域是禁止飲食的,但部分家長深怕孩子餓壞了,會帶著一些小零食小點心,帶到治療區域外甚至是帶進來飲食,對於環境衛生(細菌)感控上易有問題發生,且會影響其他孩童。因此,若是孩子容易餓,會建議在課堂前預留一些時間給孩童,好好的、慢慢地吃完小點心避免狼吞虎嚥,進入課堂時就只帶著開水補充水分就好,才能讓孩子有個較完整專注的上課品質喔!

 

(抱)述(怨)了這麼多XD,避免字數太多大家跑光,剩下幾種類型,就留待一部分下集分享囉!

 

arrow
arrow

    Mr.蔡 職能治療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